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就业 -> 硕士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13逻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4-04-09     点击量:

一、学科、专业简介

逻辑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是我校最早招收硕士生的学科之一。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招收法律逻辑、形式逻辑、科学方法论三个方向的硕士生。本硕士点设在逻辑学研究所,该所是中国逻辑学会的团体会员和常务理事单位、北京市逻辑学会和全国法律逻辑研究会发起单位之一。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坚持马列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系统地掌握逻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动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以及企事业单位、立法、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实际工作。

(三)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四)身心健康,视野开阔,能够积极、乐观对待生活。

三、研究方向

(一)法律逻辑:法律逻辑是逻辑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法律分析、事实推理、法律推理与判决论证的规律、规则与方法,在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形式逻辑:该方向面向逻辑学科自身发展以及哲学、语言学、思维科学与认知科学等学科发展需要,主要研究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其规律。促进逻辑学自身的发展,并为哲学、语言学、思维科学与认知科学等学科提供逻辑工具的支持。

(三)科学方法论:该方向面向学科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般原理。既丰富逻辑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又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为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方法论支持。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

三年

学习年限

二至四年

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见附表)2013逻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一览表.doc

六、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建立由学科(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吸收校内外名师、专家和本学科(学科方向)导师参加的研究生指导队伍。

2.以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为主,论文为辅。加强培养计划的动态管理,使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案例教学、开展专题研讨、进行学术报告和论文评选,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动。

3.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以及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开展校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

七、质量标准

学生必须按照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要求完成各个阶段学习任务,修满本专业所要求的学分,完成本专业的其他各项要求,提交达到硕士生毕业水平的学位论文。

八、考核方式

采取阶段性考核,重点加强学位课程、学年论文和开题报告考察;以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重点选拔、扶持培养对象。

九、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

应在导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价值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注重创新性和先进性,力求有所突破。

1.应由本人独立完成,遵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剽窃;

2.应符合规定格式,字数应在3万字左右;

3.应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其他要求;

4.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第五学期中期完成论文初稿。

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

2.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翔实;

3.答辩委员会组成应符合法定条件;

4.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未通过的论文,不能进入答辩程序。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应按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公正地进行。

十一、参考文献

(一)中文书目

1.著作类

(1)一般著作

1. 金岳霖著:《逻辑》,三联书店1961年版/1978年重印。

2. 金岳霖著:《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 王宪钧著:《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4. 张家龙著:《公理学、参见元数学与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 金岳霖著:《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 江天骥主编:《西方逻辑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 周礼全著:《模态逻辑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 江天骥著:《归纳逻辑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 王路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 王雨田主编:《归纳逻辑导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 张家龙著:《数理逻辑发展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2. 张乃根著:《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 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 周北海著:《模态逻辑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版。

15. 张清宇等著:《哲学逻辑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6. 杨仁寿著:《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17. 周祯祥著:《道义逻辑:伦理行为和规范的推理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 张保生著:《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 陶景侃著:《法律规范逻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 陈波著:《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 王路著:《逻辑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2. 王洪著:《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23. 王路著:《逻辑与哲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4. 李德顺著:《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 王洪著:《法律逻辑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 郑永流著:《法律方法阶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译著类

2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8.(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9.(英)罗素著,晏成书译:《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0.(英)罗素著,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限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1.(美)苏佩斯著,宋文淦等译:《逻辑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2.(美)克林著,莫绍揆译:《元数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3.(美)戴维斯著,张卜天译:《可计算性与不可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4.(英)威廉·涅尔和玛莎·涅尔著,张家龙译:《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5.(英)A.G.汉密尔顿著,朱水林译:《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6.(英)艾耶尔等著,李步楼译:《哲学中的变革》,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7.(英)卡尔·波普尔著,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蒋弋为译:《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8.(德)施太格缪勒著,王炳文等译:《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9.(波)齐姆宾斯基著, 刘圣恩等译:《法律应用逻辑》,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40.(美)N·R·汉森著,邢新力,周沛译:《发现的模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

41.(美)卡尔纳普著,江天骥译:《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42.(匈)拉卡托斯著,欧阳绛、范建年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或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43.(德)肖尔兹著,张家龙译:《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44.(美)R·B·马库斯等著,康宏逵编译:《可能世界的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45.(美)唐纳德·戴维森著,牟博编译:《真理、意义、行动与事件》,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46.(英)麦考密克,(奥)魏因贝格尔著,周叶谦译:《制度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7.(美)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8.(美)科庇著,宋文坚、宋文淦译:《符号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9.(德)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 商务印书馆 1994年版

50.(英)哈特著,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宋金娜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德沃金著,李常青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52.(奥地利)维特根斯坦著,贺绍甲译:《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3.(美)希里拉·普特南著,童世骏、李光程译:《理性、真理与历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54.(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5.(美)伯顿著,张志铭、解兴权译:《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6.(美)A.P.马蒂尼奇著,牟博等译:《语言哲学》,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7. 参见(德)韦伯著,杨富斌译:《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58.(德)考夫曼著,郑永流译:《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9.(德)阿列克西著,舒国滢译:《法律论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60.(美)列维著,庄重译:《法律推理引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美)卡尔·N·卢埃林著,陈绪纲、史大晓、仝宗锦译:《普通法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2.(德)伯恩·魏德士著,丁小春、吴越译:《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3.(英)苏珊·哈克著,罗毅译:《逻辑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4.(德)考夫曼著,刘幸义译:《法律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5.(美)艾森伯格著,张曙光等译:《普通法的本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6.(德)恩吉施著,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7.(法)保罗.利科著,李幼蒸,徐奕春译:《哲学主要趋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8.(美)富勒著,郑戈译:《法律的道德性》,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9.(荷)伊芙琳.菲特丽斯,《法律论证原理》,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70.(德)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1.(美)彼得·萨伯著;陈福勇,张世泰译:《洞穴奇案》,三联书店2012年版。

(3)连续出版类著作

72. 王雨田主编:《现代逻辑科学导引》(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988年版。

7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载《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载《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二)外文书目

1. Bell&Maohovar,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Logic,No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77.

2. Handbook of Philosophical Logic,vol 1 1984 by 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3. P.S.Atiyah,Robert S. Summers, Form and Substance in Anglo-American Law: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egal Reasoning、Legal Theory and Legal Institution,London, 1987.

4. A.Aarnio & N. MacCormick , Legal Reasoning , Great Britain at th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2.

5. Robert Alexy, The Theory of Legal Argumentat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 Nei MacCormick, Legal Reasoning And Legal Theory , Clarendon Press,1994.

7. 《The is-ought Problem》Gerhard Schurz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8. Richard Feldman, Reason and argument,2/e,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ublished , 1998.

9. Lief Carter , Reason in Law , Longman , 1998.

10. Patric Blackurn,Maarten de Rijke,Yde Venema: Modal Logic,2000.

11. D.M.Gabbay,F.Guenthner,Handbook of Philosophical Logic, 2nd Edition,volume 8, 2002.

12. 《Studies in Legal Logic》 Jaap Hage Springer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