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告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华岩论坛第31讲——游祥洲老师畅谈龙树的“空”与中道

发布日期:2015-10-15     点击量:

华岩论坛第31讲——游祥洲老师畅谈龙树的“空”与中道

 

2015年10月9日19点,由人文学院、华岩文教基金会主办,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承办的华岩论坛第31讲——“龙树的‘空’与中道”主题讲座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地114举行。本次讲座,由著名佛学研究者、世界佛教青年会副会长、教育文化学术文员会主席游祥洲担任主讲嘉宾,哲学系钱雪松老师担任主持人。人文学院副院长俞学明教授、崔蕴华副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侯佳儒副教授等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游祥洲老师以印度总理莫迪的佛教外交以及对佛教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来说明佛教在全球化的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从“抉择”的重要性引入了龙树独特的方法论——四悉檀思想,即:“世界悉檀”、“各个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游老师引用了禅宗六祖慧能的公案,借其中“明镜”的比喻说明,佛教最微妙、美好的部分就是强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就如明镜,哪怕蒙上灰尘,但实际上镜子本自清净无染。在这一意义上,游老师认为,佛教的思想最终应该是佛性论的。他还指出“缘起论”对于理解佛教思想的重要性:一切诸法都是由因缘而生灭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源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游老师强调了“抉择对治悉檀,明无常非第一要义”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觉知饱满的活在当下”,通过心灵不断的向上提升,让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游会长不断与师生展开互动,使整场讲座氛围非常活跃,并激发听众深入地思考。互动过程中,侯佳儒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自己的独特体会,并认为民法中对“时效”的重视实际上也可与佛教“珍惜当下”的思想相贯通来理解。钱雪松老师则通过盲人问色的故事,说明人类日常认知之有限性与佛教中存在的顿渐两种传授方式,并认为游会长的方式更接近“直指人心”的顿法。游老师认真回答了每一位学生的提问,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生命中一定要经历一番“笨功夫”的磨练,在阅读经典思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去坐禅或者其他实践方式让自己获得对生命更深一层的体会。

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副院长俞学明教授对整个讲座进行了总结,俞教授感谢了每一位远道而来参与讲座的嘉宾,并用僧肇“立处即真”四字来回应听完本场讲座后的深切体会。最后,俞教授向游老师赠送了纪念品,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